首页 | 图库 | 风格 用户名: 密  码:  
位置:首页-纪实摄影-正文

感受俄罗斯

编者:木力  日期:2015/8/14

     孩提时会唱的第一首歌是《两只老虎》,而天天从窗外传入的苏联歌曲《莫斯科-北京》是我会唱的第二首歌,这也是那个时期很多城市青少年都会唱的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红梅花儿开》《小路》《卡秋莎》
《纺织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苏联的诗人、文学家: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契柯夫、高尔基、果戈里、屠格涅夫、舍甫琴科、马雅科夫斯基、肖洛霍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等;画家:列宾、列维坦、克拉姆斯科依、苏理柯夫等的作品;电影:《革命的搖兰》《列宁在一九一八》《风》《青年时代》《上尉的女儿》《红帆》《戴楼阁的房子》《 夏伯阳》《静静的頓河》《牛虻》《第四十一个》《白夜》…… 就像那些歌声不可抗拒地或多或少地沁入到那一代人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这一代人。
     现在中国人有条件了,仅在九江市今年四、五、六月份,仅我的同学、亲朋,这些同时代的人结伴
,成群相继加入旅游团前往俄罗斯。4月26日晚以吴老师为首的同学、亲朋们25人一行,随团飞往莫斯科。5月17日晚,以九江一中63届高中毕业同学为主体及亲朋们16人一行,随团飞往莫斯科。 6月29日,九江著名画家汤炎生夫妇随团飞往莫斯科。
     6月9日我同姑姑和表弟也成行随团飞往莫斯科,赴往令我魂牵梦萦的前苏联的载体——俄罗斯,这
陌生,似乎又熟悉的地方,以宿我们的俄罗斯情结。
     6月9日晚八点半,我同姑姑和表弟在首都机场3号楼集合。在候机厅里我们这一区域人头攒动,厅内
人声嘈杂,各导游团搖拽不同颜色的小旗,提高嗓门的点名声彼起彼落。三三两两晚到的游客,慌慌张张地在人群中游拽,寻找自己的团队。这么多的中国人,要分乘为几个不同的航班飞往莫斯科。
     我们22:15登机,刚步入这俄罗斯航班机舱门,迎面的是面带笑容,操着夹生汉语 "您好!" 的俄罗斯空
姐。 她们个个是身材高挑、金发碧眼、阿娜端庄、美貌非凡,令人眼前一亮, 哦!这竟是俄罗斯递给我们的“第一张名片!”。

导游玛丽娜

     22:45飞机起飞了,待我醒来时,弦窗外已大亮了。机舱内平稳、宁静、气温宜人。只见机舱座位上,中国人黑压压一片,而外国乘客寥寥无几。
     透过弦窗,闪闪发亮的机翼是那样宁静悬在空中,机翼下印入我眼帘的是广阔的俄罗斯大地,我看
到你第一眼竟是从空中鸟瞰。
     临近莫斯科上空,飞机徐徐下降,地面已依稀可辨了:河流、湖泊、农田、城市、星罗棋布镶嵌在
森林中的别墅。成片的森林占城市的百分之五十,难怪莫斯科享有“森林中的城市”美誉。
     经过七小时的飞行,当飞机降落机场时,已是本地时间上午六点钟,随后转机飞往圣彼得堡。
     享誉“北方威尼斯” 之称的圣彼得堡,1703年由彼得大帝亲手筹建。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
帝国的心脏。集俄罗斯帝国文化之精华,堪称世界四大慱物馆之一的冬宫,豪华绚丽,金壁辉煌,气魄非凡。宫内收藏了世界级艺术文化瑰宝260万余件。宫内奇珍异宝,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难算出,如果在每件藏品面前停留6秒钟,一天看12小时,看完全部藏品至少要361天。我们只有1小时观赏时间,根本谈不上品味,只能说是领略一下这艺术珍宝盛宴。

令人流连往返

     当晚我们下榻郊区森林中的一座苏联时期建造的小宾馆,宾馆只有几座楼房。虽然简单朴实,同中国相比有些过时,标间房间小,电梯空间小,只能乘4个中国人,但宾馆布局合理,干净,样样俱全。四周是绵延的森林,处处散发着花香的清新空气。走在静静的林间道上,林中时而若隐若现的别墅,我们仿佛置身于超大的“庐山别墅区”!我“回庐山了?”
     20:00点了,按我们九江人的概念应是晚上了,可这儿却阳光普照。我们在宾馆周边的森林踱步,享
受其清新和美妙。

晚九点了可这儿却阳光高照

     21:30点了,按我们九江应是晚上了,可这儿却阳光。我们被一阵现代音乐声所吸引。回到宾馆前,只见一群老少,近八九十位俄罗斯人,搭起舞台,台上台下人们载歌载舞。我被那群热情奔放的俄罗斯人所感染,也被卷入到那疯狂之中,情不自禁不停地按下快门,扑捉那些在夕阳照耀下,难以见到的热情奔放的表情,不觉一口气竟拍了200余张。第二天导游告诉我们,这群老少是在欢庆自己的“俄罗斯日”。
     欢庆结束后,经20分钟我们穿过森林,哇!宽阔的波罗的海海滨展现在眼前。我们信步在沙滩上,
天空挂满晚霞,海鸥时而冲向霞光,时而掠过海面。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时而还有零星留恋晚霞的人迎着微微的海风,欣赏海鸥欢快的啼鸣声,慢步在沙滩上。还有人手拉爱犬匆匆而来,哦,这已是23:30了。圣彼得堡处于高纬度,距北极圈只差6度。在这里我体验了:早上3点钟,如果在九江,还不到天亮时间,此时阳光已洒在树梢上了,“白夜”是圣彼得堡又一道著名的风景线。

波罗的海海滨-23:30

     随后的两天中,我们还游览了圣彼得堡的各主要风景名胜景点,其中距离普希金青铜雕像的皇村仅300米远就有叶卡捷琳娜宫和花园及夏宫的下花园。碧空白云,大地己披上了浓郁绿色的盛装,春意盎然,气温宜人。这两座皇家园林宁静舒展,令人心旷神怡。景致就像冬宫、夏宫和叶卡捷琳娜宫内的珍宝藏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精彩纷呈。但令我遗憾的是都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观览,如说是走马观花,不如说是跑马观花。

夏宫中国图馆

     6月13日晚9点多,我们团抵达火车站,结束了圣彼得堡行程,协助中国导游的本地导游俄罗斯姑娘玛丽娜,在同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中,玛丽娜一直领着我们,无论在景点还是在旅途的大巴车上,她总是不停地向游客介绍讲解,就连中国导游都称玛丽娜很敬业,看来她也遵循中国人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信条。在最后告别时,她眼中泛出淡淡的湿润,好人玛丽娜,祝你一生平安。她是我唯一接触最多的俄罗斯人。
     我们在候車厅,等候22:30赴莫斯科火车。也许国内有些旅行社,为了省钱,省旅馆费,把游客安排
在这个时间段。候车厅并不大,看不到几张座椅,看到的只是黑压压一片片的中国游客,感觉就是在中国一样。
     我们是乘4人间的软卧,乘务员发给乘客每人一套封好的卧具。雪白的卧具件件都平平整整,异常的
干净,可是列车比候车厅还要陈旧,相当于中国十几年前才可能见到的列车。
     列车准刻徐徐启动驶向莫斯科。第二天早6:20旅游团一行抵达莫斯科,早餐后我们即转乘大巴,游
览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
迹的宝库。如果说,圣彼得堡是集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艺术瑰宝精华,而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则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俄罗斯的历史、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红场凝聚了俄罗斯的灵魂和精神,是冲击全世界飓风策源地。对世界之影响、冲击,引起的巨大震荡是无可比拟和无可替代,独领风骚的。

克林姆林宫光辉

     当年库图佐夫元帅,率领俄罗斯军民,阻击了席卷欧洲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1812年10月19日,饥寒交迫的拿破仑军队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走过红场,退出莫斯科。从此法兰西拿破仑帝国走向了毁灭
     1941年,那个寒酷的冬天,莫斯科最低气温低达零下52度,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纳粹180万军队,已推
进到距离莫斯科仅24公里,在这兵临城下生死时刻,11月7日,斯大林毅然决定例常举行十月革命节 “红场阅兵式”,荷枪实弹的红军战士们面迎雪花和凜冽的寒风,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白皑皑的红场地面直接开赴前线,击溃了德军,打破了希特勒纳粹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正是这红场坚定的步伐,开辟了人类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起点。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我漫步红场有种非同寻常的感觉。碧天白云,风
和日丽。克里姆林宫钟塔顶尖上的红宝石五角星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耀眼夺目。想不到今天,我终于来到了这享誉盛名的莫斯科红场。
     一睹红场,比我想象中要小很多,只相当于天安门广场1/5, 其临莫斯科河,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
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地步入安静肃穆的墓殿,瞻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遗体安放
于水晶棺中,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我深深地菊了一躬。

                                                   列宁墓前留个影

     中午12点,是我们游团集合的时间,我匆匆赶往红场北入口处,途中见一位中年黑人男子手拿着IP正在为一位站在列宁墓前的黑人男子极其认真地拍照,不难看出在列宁墓前留个影,是他们不远万里来俄罗斯的夙愿。

     红色的传统俄罗斯建筑国立历史愽物馆正门前树立着朱可夫青铜雕像。当我临近国立历史愽物馆侧面时,我发现远处一杆飘扬的红旗和队伍,迈着沉着的步伐向红场进发,我即刻举起相机拉了个长焦,“咔嚓”,应声而下,接着我又迎了上去,连忙 “咔嚓”、“咔嚓”连摄数张。当我来到队伍旁边,队伍成员们也意识到什么,于是把一张报纸在我面前搖晃一下,我即刻以报纸为前景,“咔嚓” 拍下。队伍在自带播放的革命歌曲声中迈向红场,如同电影般的镜头,我紧接着追了上去, 向那位朝我摇晃报纸的男士讲:“达瓦里西,兹达拉斯维杰”(同志,你好!)。用我五十多年前学的,现已忘得仅存几个俄语单词,而这简单的问候,他们会感到,被理解、认可和支持。那份报纸,显而易见是他们的党报。他们认为自己是苏联共产党人,自己是苏联人。显而易见,这些共产党人是定期到红场活动。这是宣誓,这是战斗。 呵!一个世纪以来,莫斯科红场始终是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圣地,心中的麦加。

他们还认为是苏联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的党报

共产党人定期到红场活动

     在红场,我见一对年轻新人,穿着白色婚纱,手持鲜花的新娘在伴郎、伴娘相随下,同手持Canon 5D的摄像师一同来到红场,这是莫斯科结婚新人的传统,又是红场的一道风景线。

红场新人

     当我们游完克林姆林宫正返程时,见十几个人排成一排,面对摆在架子上的相机,准备合影。从他们操的口音,我嘟囔了一声,“上海佬”,片刻,身后响起了两阵齐呼声:“俄罗斯,再见了!”感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提起相机,即刻转身,哦!那伙上海人队型已散开了。但 “俄罗斯,再见了!”的呼声显示出我们那代人对俄罗斯的深情厚意。其实,俄罗斯——前苏联载体,在我们心中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俄罗斯,然而苏联那些片片段段不时伴随着我们已逝去了很久很久的青春岁月,伴随着我们对青春的记忆。“俄罗斯情结”其实是对自己青春的眷念和追味,是自己的“青春情怀"。而生我们养我们的中华大地才是我们生命和灵魂的全部。我们必然怀有颗中国心。
     当晚,我们被安排在一座曾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地方下榻。多栋现代化大楼组成的奥运村改造
的4星级宾馆基本达标,但标间偏小点。可能是价格和管理方便的缘故,很多中国旅游团抵莫斯科基本都是在此同一幢大楼下榻。旅游都在相同时间朝出夕归,此时,晚上大厅内到处见到成片成片的中国游客,感觉就是在中国一样。
     5月17日以九江一中63届高中毕业同学为主体的同学亲友团,当游览到叶卡捷琳娜宫及其花园时,其
中的一位同学竟三次来到皇村普希金塑像前。同学们只知道他爱看书,爱好文学,这几年才领会到普希金是一位真正的谬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也像红场列宁墓前的那两位黑人兄弟一样,膜拜心中的神。

皇村普希金塑像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句当年激励国人的话。似乎又有点画饼充饥之疑,因为当时我国还有一个口号:“社会主义新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显著快于俄罗斯。赶上,更多方面是并超越俄罗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莫斯科,圣彼得堡机场和候机大楼,与北京机场、上海机场及机场候机大楼的规模和设施无法相比
。甚至连莫斯科、圣彼得堡火车站和月台与九江火车站和月台都无法相比。  莫斯科、圣彼得堡道路没有立交桥,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是不言而喻的了。 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两座城未经特批是不准折建。城市周边建的少量公寓大楼无论是以前的还是正在建的,外表造型朴实无华,只相当于我国15年前状况。
     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现代化气息不浓,这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应还有另外三个因素:保存
历史和文化原貌理念;城市建造初期规划周全。正如导游玛丽娜曾讲解说过,圣彼得堡房子墙壁很厚,最少也有半米厚。圣彼得堡城区道路大多数是200年前建造的,现还在用。新建公寓大楼外部造型简单,宾馆标间不大,从T-34坦克、 AK-47突击步枪看,虽其貌不扬,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和维修,故障率低,成为当时最行之有效的武器。正如人们常概括苏联产品,贬讲“粗、大、笨”但耐用。我从中感觉出,不追究形式,注意实际和实效是俄罗斯民族思维的重要特征。
     同行游客中有人说,俄罗斯人活得好轻松。从两位导游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们觉得俄罗斯不是世界
上较富裕的国家,但俄罗斯人幸福的指数比较高。

斯莫尔尼宫

     俄罗斯的空气新觧,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适于生存和居住。俄罗斯有11年的义务教育,为了保证营养,学生在校的午餐是全免费的;看病、治疗、住院以及其间伙食费全免,但带走的药品,个人是要付费的;城市每个家庭有1- 2辆小汽车。一般家庭在郊外有一幢好坏不一的别墅;穷人有生活保障补助,没住房者,可免费分配到36平方米住房;每户只需付为数不多的水、电费,就可以不计量使用了;95号汽油合人民币3.7元1升。汽车不要过路费和养路费,汽车也没有使用期限。买了车和油,你就开吧。偶尔也能看到在道路上跑得欢,呼呼作响那种俄产老式“拉达车”。在中国像这种破车早已丢进拉圾堆里。导游调侃道,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话,“宝马怕拉达”,因为在俄罗斯两车相擦,一般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俄罗斯人民享受公共设施服务是免费的,俄罗斯人生存压力比较小。
     现在,无论是在俄罗斯游览的中国人,还是在埃及、泰国、韩国、日本游览的中国人,凡是从国外
归来的我国游客都深有感触地说,在旅游点,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中国人,这那里是在外国,感觉就是在中国一样。
     在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毫不吝惜 ,手掷千金购买商品。中国人富了,中国繁荣富强了!
     这是中国游客递给世界各地的一张无形的名片!      

 

 

 


还没有任何评论!

点击次数:3915    
| 加入收藏1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进入后台 |
赣ICP备1600694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342号 Copyright © 2008-2022 九江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Versio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