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文章在《中国摄影报》发表
编者:木力 日期:2019/4/11
|
九江摄影网讯(木力)4月9日的《中国摄影报》第二版,刊发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九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开问网签约作家、美篇资深写手梅英的作品《摄影,给生活一个诗意的窗口》。梅英是近年来活跃在九江摄影界的新秀,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摄影赛事奖项。仅2018年作品《回眸》入选九江市第5届摄影艺术展览;作品《气势汹涌》在2018香港第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得动物及花卉摄影十佳;作品《日月同辉》《春风得意马蹄疾》分别在由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金像杯”摄影10月赛、11月赛中获得优秀奖;作品《青花瓷》获“天强杯”江西省第三季度摄影季赛优秀奖;作品《呼唤》在2018年第33届马来西亚国际沙龙摄影展中获得APAS铜牌,2018年金虎国际摄影沙龙巡回赛PhotoVivo金牌; 作品《蓝色妖姬》2018怡丰摄影国际摄影奖巡回赛三文影像赛区APU金牌;作品《马上英雄》2018年澳大利亚ADPA国际摄影大赛PSA金牌,第65届新加坡国际摄影展FIAP金牌。2018年获得天人影像俱乐部十佳摄影师。最近作品《呼唤》又在香港第九届全国摄影展中获得金奖。她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散文、诗歌、歌词等,是一个喜欢文字的摄影爱好者。她用影像记录美好,收藏昨天,分享感动!在此,特将《摄影,给生活一个诗意的窗口》转发,以飨网友。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后来爱上了摄影,我以前感觉纯粹的文字表现形式不够直观,于是尝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达,探索文字和摄影相辅相成的抒怀可能,做到诗意语言的传达与构建。
摄影与文学本就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关系。摄影最初的本源是记录性的,几乎所有的照片里都包含了拍摄者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某种意图。人们可以从照片中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那些与摄影者的生活、时代紧密相连的故事,从中读取出许多况味。文学与摄影一样,都来源于生活。没有长期社会实践经验和自身的素质修养,是不会有感而发,也不会有好的图文。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摄影和文字的互动是那么和谐。文字与图像相互辉映,它不像纯文字那么长篇大论,天马行空,它紧紧围绕图像的画面展开叙述,摄影和文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说明、相互补充、相互交融,也相互渗透。
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是一位电影人,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摄影者。他的文字简短、迅疾、跳跃,这反映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则呈现出了“想以某种方式让那些热情或者痛苦的时刻变成永恒”的意味。其艺术作品,大多以诗意情感的加入为主,在他的一些摄影作品中常会配一些优美的文字,例如“吐露镜头,融进阴霾天际”。他的诗作和照片,能够使人安静观看,领悟日常世界的诗意本质。
日本摄影师河野幸人曾说过,所有的摄影都是文学性的,人们可以用照片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照片就不可能避免地带上了一定的文学性。而这一点在有文学教育背景里的河野幸人手中,显然得到了非常出色的发挥。在他的演绎之下,摄影这种媒介在多种体裁之间切换,变化成图像式的小说、诗歌、散文……
改变从此开始,每次构思好一篇文章,我便有感而发地去组织图片。这样的尝试,让照片更有诗意和故事,也让我的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摄影就是智慧的修行,是静静地观看世界,真挚地交流情感,由衷地懂得感激,深切地体味幸福”。用相机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帧自然的画面和简单的人文景观,其内容还包括能够触动我们情怀,引起观者在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共鸣的场景、人物和事件。
我很喜欢沃尔特·惠特曼的诗篇,他的《大路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整个世界展开在我的面前,漫长的黄土道路可引我到我想去的地方。”160年过去了,惠特曼写下的这段文字依然能让人有所共鸣,摄影师也同样能从中找到情绪寄托。文学和摄影于我,是一种不断的探索,两者互通共融的情感让我的生活生机勃勃。
图为4月9日的《中国摄影报》截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