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库 | 风格 用户名: 密  码:  
位置:首页-我与摄影-正文

《江西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孙仁贵文章

编者:木力  日期:2013/2/1

天国里  一个小人物的光影人生熠熠生辉
——记九江日报摄影记者孙仁贵二三事

2008年3月24日,孙仁贵在永修云居山采访。        (宋小勇 摄)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病重的孙仁贵仍牵挂着完成整理毕生所摄图片的夙愿……
  孙仁贵,九江日报的一名退休摄影记者,其光影人生停止
于1月15日,生命数字定格在67岁。1月19日,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云集九江贺嘉山殡仪馆,全国各地众多摄影名家大腕送来了堆不下的花圈挽联,为一名普通的地方党报摄影记者送行!

  敬业一生  从战地记者到党报记者

  纵然发现到了肝癌晚期,孙仁贵依旧淡然。其实征兆出现在两年前,在2011年的单位统一体检中,体检报告单写着“甲胎蛋白超高”,这就是癌症的前兆,而当时老孙并没在意。一直到2012年9月中旬,老孙发现肚子越来越大,没法工作了,他才住进医院。入院后,他依旧偷偷溜出来,为九江年鉴和地方志整理照片……
  “谁都知道熬夜伤肝,孙老师是累成这样的!”九江日报
副总编辑宋小勇说,从“九八抗洪”、2005年瑞昌地震,到新闻行业“走转改”采访任务,每次他都冲在最前面。2005年11月26日瑞昌地震当晚,市民都在户外躲避余震,孙仁贵一个人端坐在电脑前,冒着不时的楼面抖动,向中央媒体发布最新的地震灾情,报社领导怎么劝都没用。
  1986年1月,孙仁贵从部队转业到九江日报社,从一名战地
记者转变为一名党报新闻摄影记者。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九江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时刻记录,都凝聚着孙仁贵的心血和汗水。
  1998年,九江军民奋力抗击世纪大洪水,江泽民总书记一
次、朱镕基总理两次、温家宝副总理五次到九江,孙仁贵每次都跟随采访,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采写出《江泽民宣布全国抗洪取得全面胜利》《朱总理送红包》《一浪一峰总关情》等经典新闻作品。
  当年7月5日上午,朱镕基亲赴九江县永安大堤视察防洪工
程,孙仁贵一心顾着选择有利角度,一只脚冷不防踩在江堤斜坡的水中。朱镕基看见后,十分关切地对他说:“你小心啊,千万别掉进江里呀!”
  据同事高立东介绍,孙仁贵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除
了在摄影就是在处理图片。每当重大活动或记者集体去采访,到用餐时,总不见老孙——在用胶卷的年代他到彩扩店冲胶卷去了;数码相机年代,他还是到彩扩店处理图。因为他要抢时间,把图片送给参加活动的人,却从不会问别人要钱。
  九江湖滨人像摄影彩扩店老板秦志平说,老孙是他的常客
,不管是几十元还是几千元,最后都会自掏腰包。许多同事都看过老孙一大叠发票,总数有4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仍然是有求必应,经常主动送上门。
  妻子余月荣说,平时有些感冒发烧,他从不请假,经常说
“工作不会因为我生病就停止,不能耽搁事情”,不管是报社领导还是社区居委会,一个电话就能让他挎起摄影包就往外冲

  谦谦君子  有着极好的人气人缘

  除了九江日报社少数年长者,很少有人知道那个瘦弱寡言的高个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
  1964年12月孙仁贵应征入伍,先后四次到越南参战,第一
次是抗美援越,后三次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据记载,当战士时,孙仁贵曾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剖了美军“菠萝弹”,为部队解决克敌难题。在担任新华社昆明军区分社前线摄影组记者时,多次深入前线采访,拍摄的照片被新华社采用并存入军事博物馆。21年军旅生涯,孙仁贵两次荣立三等功,四次受到嘉奖,是《解放军报》优秀通讯员,多篇作品获一等奖。
  1月8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张蔚飞专程从杭州坐火车赶到九江探望孙仁贵,鼓励他:“你老山前线枪林弹雨都过来了,九八抗洪的考验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要挺过去!”
  1月23日,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说起孙仁贵既
赞不绝口又连声惋惜。贺延光说,他认识孙仁贵纯属偶然,但是对他的作品却神交已久。早年,贺延光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过一张老山前线的战斗场面照片,令他久久不能忘怀,由于图片没有署名,他感到有些遗憾。
  1998年抗洪时,在九江采访的贺延光意外发现九江日报一
名摄影记者办公桌面下压着那张旧照片。一问才得知,照片作者就是言语不多、正在帮全国媒体传送照片的摄影记者孙仁贵!这让贺延光感慨万千。
  上世纪末,九江市帮助困难群众贷款创业,孙仁贵暗中持
续关注两年,采写一组纪实摄影被人民日报大半个版面刊登,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不久,九江市委一位领导为感谢孙仁贵所做的工作,主动对老孙说:“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能解决的尽量帮你解决。”但老孙又一次不当回事。
  其实,孙仁贵的儿子从云南大学毕业后,正在为找工作发
愁。面对妻子的责怪,孙仁贵说:“不要给领导添麻烦,年轻人前途要靠自己奋斗。”

    甘为人梯  与人无争却桃李天下

  1月29日,说起孙仁贵,江西日报摄影记者梁振堂潸然泪下:“2005年瑞昌地震救灾期间,我想在帐篷内拍摄一个场景,由于没有携带鱼眼镜头,怎么拍效果都不好。老孙见状,主动把自己的鱼眼镜头给我,自己却用普通镜头拍摄,让许多同行目瞪口呆。”
  2004年春节前,孙仁贵和同事驾车一起去广州购买摄影器
材,返回出城时路偶遇一名九江籍农民工,对方说买不到车票想要搭便车回家,孙仁贵二话没说就帮他把行李搬上车。车子在赣州过夜时,孙仁贵把床铺让给这名比自己还小的农民工,自己却蜷缩在宾馆的地上睡了一晚。
  在采访一些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时,为争抢到一个最佳位
置拍摄,摄影或摄像记者发生摩擦的事情并不少见,孙仁贵却经常把好位置让给素不相识的人。
  九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王卫东眼含热泪回忆说,
他多年前经常和老孙一起采访,他不但让“好位置”给其他同行,还主动帮助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架机器,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那是一种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他永远谦卑得像个学生,哪怕对实习生都非常客气。”
九江日报原副总编辑洪世坤说,老孙对待摄影方面的优秀人才更是倾其所有,重点培养,一批九江籍优秀新闻摄影人的涌现都有老孙的力量。
  说起孙仁贵,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本报九江分社副社长
燕平充满感情地说:“他是我的恩师!是我成为职业记者的领路人。我为失去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而痛心!”上世纪90年代初,担任九江日报摄影部主任的孙仁贵发现燕平对摄影悟性较高,就经常约其到报社点评照片,邀请他参加新闻采访活动。1992年10月,报社急需一名摄影记者,他向报社领导力荐燕平,从此,燕平进了九江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当有人说起燕平摄影名气超过他时,老孙反而引以为豪。
  2006年孙仁贵到了退休年龄,不顾报社领导“好好休息”
的劝说,依旧奋斗在采访一线。九江日报摄影部主任蔡杰说,孙老师的许多门生、弟子都找过我,“祈求”我关照一下孙老师,不要让他再爬高塔、涉深水和钻地洞了……
  “孙老师走了,不用再背着相机辛苦了”、“孙老师去了
天堂,天堂又多了一缕阳光、一道光彩”……连日来,九江论坛悼念孙仁贵去世的帖子累积160多页。认识的、不认识的,有名气的、没名气的,字字句句,无不是一首首缅怀的挽歌!
                                                  (江西日报记者 张绪鸿

2008年2月1日,孙仁贵踏着厚厚的积雪采访。(燕 平 摄)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2013年2月1日C1版头条截图。


还没有任何评论!

点击次数:3566    
| 加入收藏1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进入后台 |
赣ICP备1600694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342号 Copyright © 2008-2022 九江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Versio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