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库 | 风格 用户名: 密  码:  
位置:首页-我与摄影-正文

一座永远的丰碑——我所知道的孙仁贵主任

编者:木力  日期:2013/2/6
卢煦林
    2011年9月21日,孙仁贵主任为《九江》党刊在八里湖新区拍照片,这是作者为他拍的其中一张照片,想不到这竟是作者最后一次为他拍照片。  (卢煦林
 
    自1月9日,我知道孙仁贵主任得了重病这个不幸的消息,在1月16日上午又得知他于1月15日晚上去逝的噩耗以来,我时常为他感到痛心和惋惜,常为他泪流不止。上天总不公平,为什么不多予时日给好人?!
    今年1月8日,我打电话给孙主任想问问他手上有没有反映节日氛围的喜庆图片时发现他手机已停机,感觉有点不对劲,到第二天继续打时仍然如此,我就深感不祥和不安,因为我认识他十年来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就怀着惴惴不安的心赶紧向报社打听他的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孙主任已病重住院几个月,据说已回天无力了。这个消息太残酷了,我当时就难过不已,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领导也为他感到不幸,并嘱托第二天上午一定要去医院看看他。
    1月10日上午约十点半左右,我陪刘合军副主任一起到一医院308号病房看望孙主任。仅一年多未见(电话、网上联系为主),想不到我们尊敬的孙主任已瘦走了样,我握着他皮包骨头的手,心中一阵悸痛。尤其是听到他夫人介绍他九月份就已住院,而就在十月份,我还向他要过“八里湖博物馆”的图片呢。这更让我愧疚不已,眼泪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回想十月打他电话时,他依然如往常一样爽快和从容,我却粗心地没有觉察他生病了,要不是这次又向他要图片,我说不定会留下永远的遗憾。孙主任看到我们显得很高兴,还回忆2002年开党代会在171医院采访时刘主任(时任刘政委)对他们的关心。他真是一个感恩的人,别人的一点好,他会记一辈子。因为他病重,我们不忍打扰他太久,走时,我再一次恋恋不舍地紧紧握住孙主任的手,并与他约定:祈望他能尽快好起来,我还要请他吃饭呢。几十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了九江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尤其是近四年以来,党刊《九江》改版后,所需的许多纪实性的好图片都来自于孙主任,而我却从未好好的感谢他。他却总是做到有求必应,倾其所有,还经常加班加点,且从不问报酬。我常常被他感动着,感染着,每与他多接触一次,灵魂就多得到一次洗涤,境界就多得到一次提升。现在尽管他走了,但他在熟悉、接触过他的人的心里是一座永远的丰碑,是用他圣洁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构筑的丰碑!
    我第一次认识他时应回溯到2004年。当时我刚从修水县妇联考到市委政研室《九江》党刊编辑部做责任编辑,有一次需要一张反映九江变化的最新图片,时任编辑部主任李移山就与孙主任联系,然后叫我去与他对接。因为我刚到九江,希望李主任带我去,李主任说:“你尽管去,孙主任是个非常好的人,不要担心。”于是我们在约定的时间里到报社门口接到他。一看他就是一个和善、谦逊的人。拍完图片后,我们送他回报社。这次虽没有很深的印象,但他确实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人。之后随着接触的增多,对他为人做事的进一步了解,我也就越来越敬佩他。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他却如此的敬业、执着、低调、无私,他拥有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德常使我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因为他总是任劳任怨,求者不拒。加上他技术又好,做事特别用心,追求完美,请他拍图片的单位和个人很多,所以他一直很忙,加班加点是常事。即使退休后,他也是退而不休,长年忙得没有停歇。长期的过度劳累,也许是导致他得病的主要原因。我也是罪过份子之一。由于我们的刊物是月刊,时效性强,有时就等会议图片排版,以至有时上午开会,下午就要图片,下午开会,晚上就要图片,而孙主任是个责任心极强、非常守信用的人,只要我把紧迫性与他说了,他宁可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也要把相片调好后发给我,有时晚上十一点多钟我们还在网上联系,他反而一个劲赔不是,说让我久等了,还谦虚地说不知附不附合我们的要求。想起这些,我更是难禁悲痛,毕竟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还那样超强度、超负荷地工作,怎么吃得消?可醒悟这一切都太迟了。我真的很对不起孙主任,有时时间太紧,影响到他的休息和健康了。
    近年来,当刊物需要一些专门的图片时,多由我与孙主任预约时间,即使是双休日他只要没有答应别人也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我。而为了找一个最佳角度,拍出最佳效果,年过60岁的他依然不辞辛苦,甚至不顾危险,不畏“三高”: 爬高塔、爬高楼、爬高山。他就像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我在他去逝后才知道,原来他真是一个曾四进越南的英勇无畏的战士),总是迎难而上。
    记得2009年11月1日,是星期天,我们去接孙主任到八里湖拍环湖路和长虹西大道,但要拍全貌很难,因为当时的八里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至高点。孙主任就选了一个高约三十米的潍坊通用水泥塔顶层作为拍摄点,他背着笨重的照相器材,手脚并用从旁边的铁圈边一步步往上爬。当年孙主任已63岁,我真为担心,也为他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着。要想拍一张好图片真不容易,得付出多少艰辛和勇气!他在与蓝天比肩的塔顶上不停地拍摄,我在下面拍他的高大形象。也许由于太高,加上我的相机和技术都不行,只是把他拍成一个剪影似的画面,但却足可以表达我对他对工作追求卓越的敬仰。他真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当晚,我把他的相片发给他,他很是高兴,并忠诚的鼓励我,说我照得很好,我当时的确被他那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气神感动着。2010年6月23日,单位又请他拍新修成的濂溪路、整治一新的十里河、九瑞大道等,他仍是上了这座楼顶又上那座楼顶,为拍出最好的图片,寻找最好的角度,整整忙了一个上午,便餐都未吃就走了。   
    最近一次请他专门拍摄是2011年9月21日,是为《九江》编辑市第十次党代会专刊而用。主要是拍摄八里湖新区新貌的一些项目。而这一次带给我更多的感动,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天上午九点,我们在报社门口会合,然后前往八里湖新区,先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在建的“规划展示馆”,又去拍了刚打好桥基的八里湖大桥,接着又到奥林匹克花园找角度拍已建好的体育馆全貌,为此我们爬了四栋房子的六、七层楼。因为当时都是毛坯房,有时上去,房门锁了,又没有人,我们进不去,只好继续找,碰到高度、角度较好的,房门又是开的,我们就欣喜地进去,孙主任有时就从未上锁的窗户爬到外面的阳台上拍摄,以求拍到最好的图片。拍完这三个点已是上午十点多,然后我们又去拍新医院,当时我们是从与医院隔湖相对的一栋未完全建好的房子里踩着临时梯子上二楼找角度,梯子还有些摇摇晃晃,我一再请孙主任注意安全,他却说不要紧。拍完新医院,孙主任又拍了一些正在行政服务中心整地的现场图片。本来孙主任想坐在吊车上拍一张以体育馆为中心的八里湖新貌,但由于吊车在忙个不停挖土,有一辆空的,又找不到主人,只好作罢。于是我们就从路旁找一个方向爬上一座山包,因为我们走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我们在荆棘中探着脚前行,孙主任在前面开路,一个劲地交待我小心。其实我更担心他,他已65岁,近古稀之年,还这样敬业。尤其是看到他沿着墈边爬上最高点,真让我悬着一颗心,一步踩塌就会掉到高几十米的施工现场。我悄悄地跟着他,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不安影响他,分散他的注意力而发生意外。到了山包顶上才平整宽敞许多,孙主任开始不停地工作。他拍完图片后,我为他拍了几张相片,想不到这竟是我为他拍的最后几张相片。他那善良、满面笑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等我们下到山下,已近十二点,由于一个上午马不停蹄爬楼、爬山、走路,我的肚子开始造反,咕咕地叫。办公室在等我们吃饭,已经打电话过来催呢。本来我想在前进西路顺路拍完新一中校门口就回去。谁知孙主任带我爬上新一中对面的山包上从不同角度拍完校门口后,又走进一中教学大校的后面拍了一些图片,此时已经十二点半,办公室多次来电催吃饭。但孙主任还没有停止的意思,我又跟着他爬上了一中的十层楼顶,因为电梯没有开。面对这样一个“拼命三郎”,我尽管饥肠辘辘,气喘吁吁,但心里涌动的唯有敬佩和感动,紧跟慢赶地上了楼顶,他在十层楼顶用镜头从不同角度拍了许多好图片才下楼。当赶回单位食堂时已经一点多,食堂员工在等着我们收捡碗筷。孙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工作而不知疲倦的人,为了追求完美而不畏艰险的人。难怪他儿子在答谢词中说“一接到采访通知就如同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他在执行任务时常常废寝忘食,忘记自己是一个年近古稀的人!
    从洪世坤老师写的《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光影人生》文中,我还知道孙主任一件让人伤彻心肺的事,就是他的爱子小云因癌症不幸于2008年去逝。那种白发人送黒发人的悲惨,是人间难以承受的至痛!我不知道孙主任是如何强忍巨大的丧子之痛顽强地工作的。而我们这些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不时要他帮忙,他却从未流露过半点自己的痛苦,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新闻事业奉献着毕生的精力。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孙主任一生的写照!他做人非常低调、谦虚,并及时鼓励身边的人。他总把别人放在高位,把自己放得很低,尽管我们年纪比他小,资历比他浅,他却常说要向我们学习。而且他说的话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从内心深处流露的真实观点。这常让我觉得汗颜,与他比起来实在愧不敢当。比如去年六月,我在《九江》上发表一篇“白岭美女的前世今生”小文,他看到后及时在qq上鼓励我,非常客气地说:“您这次写的白岭美女来龙去脉文章我拜读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写得太好了,真是释疑解惑,读了过瘾!谢谢您为广大读者撰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有水平、有深度的好文章!”他这样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惭愧不已,但他的谦谦君子风范真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我们尊敬的孙主任永远的走了,再也不回头,而他的精美图片还留在我的电脑里,这些都是他用生命换来的成果,每当看到,仍会产生一份敬意;他的qq号码仍挂在我的好友群中,虽然头像一直暗着,仍带给我一种温暖;他的手机号码虽然再也打不通,再也听不到电话那头孙主任亲切、仁和的声音,但偶然看到,仍会有一种熟悉的感动。这一切我都会永远留着,只为纪念一个不死的灵魂,一座永远的丰碑……
                                                      2013.2.6下午初稿
                            (作者为九江市委政研室《九江》党刊执行编辑)

 

   


还没有任何评论!

点击次数:4736    
| 加入收藏1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进入后台 |
赣ICP备1600694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342号 Copyright © 2008-2022 九江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Versio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