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库 | 风格 用户名: 密  码:  
位置:首页-我与摄影-正文

回忆“摄影师”孙仁贵

编者:木力  日期:2013/8/1

1998年,孙仁贵在抗洪救灾一线采访。(燕 平 摄)

                      回忆“摄影师”孙仁贵
                                洪世坤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以同一方式来到世界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走完他的人生旅程,有的人幸福,有的人痛苦;有的人伟大,有的人悲哀。
     2013年1月15日下午6时40分,曾经的九江市政协委员、省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主任记者、九江日报摄影部原主任孙仁贵与世长辞了。雾霾锁浔阳,报人垂泪眼。老孙走过的这些年,是闪烁着无私奉献者光芒的漫长的人生之旅。

                                用光影宣传九江,用视觉记录历史
     1986年1月,孙仁贵从部队转业到九江日报社工作,在这27个年头里,孙仁贵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知识和智慧宣传九江。如果用“孙仁贵”的名字进行一番“百度”搜索,可以找到他拍摄的至少2000张宣传九江的图片,这些照片在宣传九江的同时,也用视觉形象,真实地记录了九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
     老孙在报社当过副科长、科长,副主任、主任,更多的是当摄影记者。职务上上下下从不计较,只要是有照相机拍照片,他就会像一头牛那样地不怕劳累地去耕作。他在新闻从业人员中是把好手,文章写得生动、优美,他最热爱、最投入、最擅长的还是新闻摄影,谈起他的摄影水平和能力,没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称赞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九江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老孙一直是作为九江日报的主力摄影记者出现在第一线的,也毫无愧色地是九江摄影界的翘楚。
     1998年,九江军民奋力抗击世纪大水,孙仁贵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冲。那年6月26日深夜,德安县山洪暴发,博阳河水突涨,一夜之间县城水深数尺,街道行船,十七八个乡、镇、场被淹,灾情严重。翌日清晨,孙仁贵跟随市委领导赶赴德安灾区,乘坐冲锋舟穿梭采访。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挨门逐户转移被困群众、救助被困女孩等生动画面的图片在《九江日报》刊登后,又很快被国务院《信访工作》杂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刊用。8月7日夜晚9时许,地处长江之中的九江县江洲镇江堤溃口,全乡蒙受了灭顶之灾。孙仁贵凌晨4时便赶到江洲,同武警官兵一起,冒着覆舟落水的危险,迎战激流浊浪,穿越电线树丛,一边救援群众,一边抢拍照片。拍摄的专题《紧急转移灾民》,很快在《人民日报》(华东版)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在此后的一个多星期内,孙仁贵十余次往返于九江与江洲之间跟踪报道,饿了就买块方便面啃啃,没车就顶着烈日徒步来回,每天在大坝上步行达数十里。在三个多月的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孙仁贵的足迹遍及德安、星子、湖口、都昌、彭泽等灾区和梁公、益公、郭东、永安、矶山、南山等长江及鄱阳湖等主要堤段。
     也是那年,九江城防堤4~5号闸决口震惊了全国,在解放军官兵和九江人民堵口的5昼夜,孙仁贵忍饥挨饿在现场采访,有时夜间不便回城,便与官兵们一起在沉船的煤堆里和衣而眠。拍摄的照片除《九江日报》刊用外,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江西日报》及省内外大型画册采用了150多幅。那年,江泽民总书记2次、朱镕基总理5次、温家宝副总理6次到九江,吴邦国、李瑞环也先后来到九江,孙仁贵每次都跟随采访,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采访中央首长,要求特别高,难度也特别大。每次重任在肩,孙仁贵同志都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98年7月4日,在跟随朱镕基总理视察德安县黄甬乡乌石门村之后,孙仁贵写下了《朱总理送红包》的特写,在《江西日报》新闻周刊发表后,很快被新华社转发,接着被《南方周末》《报刊文摘》等全国许多报章转载,“总理送红包”的照片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稿。7月5日上午,朱总理亲赴九江县永安大堤视察防汛工作,就在他和省市领导及水利专家面对江涛,察看防洪工程,孙仁贵一心顾着选择有利角度,一只脚冷不防踩在江堤斜坡的水中。朱总理看见后,十分关切地对他说:“你小心啊,千万别掉进江里呀!”朱镕基总理5次到九江,老孙都跟随采访,他以亲身经历写下了《一浪一峰总关情》的通讯,并配发了多张照片,被评为江西新闻摄影一等奖、江西新闻奖二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的龙舟赛,庐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本世纪2005年的“11•26”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近年来八里湖开发,强工兴城战略……每一件大事、每一个变化,都可以在老孙那里找到照片,都可以看到老孙的照片发表在各种媒体。

                   “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用这句名言形容孙仁贵的为人处世原则,或者说是他的价值观,是恰如其分的。用他儿子的话说,就是“我爸在家里永远说‘不’,在外头只会点头称‘是’”。
     孙仁贵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任何嗜好,娱乐、休闲、潇洒,与他无缘,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更是离他遥远得恍若是另一个星球的事。时下每当重大活动或记者集体去采访,中餐晚餐或有饭局招待,而每到用餐时,总是不见老孙,有时找也找不着。去哪了?用胶卷的年代他到彩扩店冲胶卷去了,近年来用数码相机,他还是到彩扩店处理图片去了。
     有一次,报社摄影部主任接到市直某单位一个电话,说孙记者给他们拍的照片为什么还没有送过来。摄影部主任坦诚地告诉他:“老孙很忙,也很老实,给你们拍照片就花费了许多时间,照片应该自己来拿”。过了一小时左右,老孙汗流浃背地回到办公室,同事问他哪里来,他说把某单位的照片送去了。老孙就是这样,哪个单位和个人请他拍照片,都是有求必应,不收取任何报酬。照片拍了,还要到彩扩店扩印好照片,再送去。不仅是赔了时间和精力,有时还要赔钱。老孙帮人家把照片拍好了,送上门了,却从不开口提钱的事。也许在有些单位或个人看来,这钱老孙可以报销,局外人不知,报社对摄影记者的材料费用,一直是实行严格核算后的包干制,不会有剩余的。彩扩店知道,老孙总是欠下几千元的单,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掏自己的腰包买了,许多同事都看过老孙一大叠发票,总数有4万多元,这对一个工薪族来说,可不是小数字呀!
     老孙2006年退休后,要求单位继续让他承担一定的摄影采访任务,报社也认为,像老孙这样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应该让他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所以6年来,老孙依然是那样早出晚归,忙于采访。 2012年年初,他发现自己的身子骨越来越不行了,家人和同事也都觉得他越来越消瘦,都劝他歇歇手,到医院看看,老孙又是对自己说“不”,“不要去,我没病”。
     一直到了9月底,老孙发现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精气神似乎下降到了“0”,这才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看医生去了。这不看则已,一看简直令人绝望哀号,老孙到了肝癌晚期,已经出现了肝腹水。这时,老孙才翻开去年的体检报告单,在报告单的第二页,明明写着“甲胎蛋白超高”,这就是癌症的前兆,而当时老孙只看了第一页,就再也没往下翻。大儿子孙小华自从弟弟去世后,时时刻刻担忧着父母过不了这道坎,可怕的担忧终于发生了,小华仰天长叹:老爸呀,你怎能这样把自己完全不放在心里呢!
     孙仁贵病重的消息不胫而走,领导、市民、同事、好友,一拨一拨地到医院探望,社会各界人士包括铁佛寺的妙乐大法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原人民日报华东分社摄影主管、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总监张蔚飞,都专程来到九江看望。
     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家人、同事、朋友,多少人的期盼和医生们的努力,没有留住孙仁贵这位天下难寻的大好人。
     孙老因病去世后,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对孙仁贵的先进事迹专门作了批示,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原载2013年第一期《九江党史文萃》)

    (在“八一”建军节之际,谨以此文献给远在天国的老兵孙仁贵——编辑宋小勇


还没有任何评论!

点击次数:4601    
| 加入收藏1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进入后台 |
赣ICP备1600694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342号 Copyright © 2008-2022 九江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Versio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