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库 | 风格 用户名: 密  码:  
位置:首页-我与摄影-正文

摄影师的良知

编者:江南  日期:2011/2/6

.
 (来源:网络   作者:张弘弢)


     早些年,听一个跟摄影家外拍回来的同学说了一种拍昆虫的绝招。“昆虫多动,对焦都很难对,某摄影家给我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死来拍。”见我瞪大眼睛半天反应不过来,同学又补充道:“当然最好是用乙醚等化学方法弄死,这样可以保持形态。”旷古奇闻!竟然还有这样的摄影绝招,还有这样的绝命摄影师!莫非拍昆虫也要“盖棺定论”?

     当我对摄影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发现这样的事情实在不算什么。也许是受卡帕名言“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靠得不够近”的影响,一些所谓生态摄影师一找到珍稀鸟类就奋不顾身爬到大树上去,用微距镜头1:1地贴着拍巢里的幼鸟,归来后在别人对那照片清晰度的啧啧称奇声中志得意满。他们为了拍母鸟归巢、出巢的画面,拿根长竹竿反复驱赶也是常有的事,更有经济实力的便远赴非洲租个直升飞机驱赶动物,拍下万兽狂奔的画面,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大震撼”“生态摄影大师”。生态摄影仿佛在比谁才是“万兽之王”。

     殊不知万兽之王没做成,搞出了“周老虎”、“刘羚羊”、“广场鸽”这么些跳梁小丑。这样拍照片谈何关爱生命、爱护自然?恐怕这不是生态摄影,而是“反生态”摄影。浮躁、功利、自私、职业道德和良知的缺失是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

     打死虫子拍生态这样的事情,在摄影的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网上看一些摄影家的博客发现,他们开始抱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那些贫穷落后的景观难找了。“以前的寨子全是茅草房,现在建起砖瓦房,也没有了火塘,拍出来不好看了。”、“以前的人满脸沧桑,现在生活滋润了,皱纹也少了,拍出来没有震撼力了。”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正在消失。这实在是很XX的想法,茅草房好你自己怎么不住去?满脸皱纹好看,你怎么不往自己脸上多弄点?

     有些摄影人甚至花钱请少数民族同胞们做模特,要求他们摆出他想象中的动作,甚至是做一些设计出来的表演,这样的摄影人顶着“保护民俗”的帽子,做的却是破坏民俗的事情。一些景点蹲个沧桑的老妇人、纹面的女子,拍张照片几十元,就是这些人炒出来的。当地人生活中不会出现的、表演性质的“伪民俗”也由此兴起。伪民俗何异于花朵上那只被打死的蜜蜂?

     有些摄影人是“幸灾乐祸”的,因为灾难越深重,拍出来的照片就越震撼;动植物越珍稀,他的照片也就越值钱,他所获得的赞誉就越多。因此他们会刻意地去夸张灾难甚至加重灾难、制造灾难。一位拍摄民俗的摄影师说他很幸运,他在那个村子呆了一个多月就拍到三次葬礼。把人死了说成是“幸运”,听来实在是有些别扭。

     摄影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有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冰冷的照相机器。摄影作品应该融入摄影师对世界的爱、对悲剧的伤怀,而不是冷漠地旁观。名记者梁衡说:“记者要与你的报道对象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写出好新闻。”这句话对摄影师同样适用。当你拍一个人、一只狗甚至一棵树,都应该要感受着他的感受、痛苦着他的痛苦、快乐着他的快乐,这样才能拍出好作品。

     一个有良知、有感情的摄影师拍出的作品一定是不一样的。

鼠精灵 在 2011/7/30 17:30:11 发表如下内容:
摄影师的作品是让人们感受生活的进步,感受快乐和感受艺术的享受,从而更使人们感受到摄影的魅力。而不是让人们感觉到痛苦和邪恶,泯灭良知的东西制作的再漂亮也只是个“伪作品”和对摄影人的亵渎。
1 篇评论 页次:1/120篇评论/页
页  

点击次数:2446    
| 加入收藏1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进入后台 |
赣ICP备1600694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342号 Copyright © 2008-2022 九江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Version 2.0